聯系人:張女士
郵 箱:hfseeds@watchld.cn
電 話:15333711698
地 址:鄭州市高新區蓮花街221號億達三期46棟
一、頂凌播種技術概念
頂凌播種是在春天地表2~3cm土層日消夜凍時,即表層土壤已解凍,深層土壤未解凍,將種子播在1~1.5厘米解凍層,既*大限度地提早春季播種期,又使土壤早墑得到充分利用,冬季雪水充足可采用頂凌播種。一般適宜頂凌播種時間北方在2月下旬~3月初土壤返漿前,頂凌期為5~10天,*多不超過15天。過早會因地表化凍深度不夠而受風蝕;過晚到了土壤返漿期時,土壤泥濘,整地、播種均有很大困難;過遲還會因土壤墑情變差和春耕大忙,勞力緊張而擠掉播種良機,造成出苗不齊、生長不良,收獲期推遲,影響產量。
頂凌播種后,在表層地溫達到發芽溫度5~7℃時,種子在較冷涼的條件下吸水膨脹、萌動發芽,隨著氣溫的逐漸上升,種子的根系隨著凍土層融化而不斷向下延伸。發達的根系為整個生育期打下扎實的基礎。早春頂凌播種,到5月初天氣微涼,確保出苗率和滿足生長條件,為順利生產奠定良好條件。
頂凌播種好處:一是避開春水緊缺問題。無需灌水實現春播,是頂凌播種的突出優勢;二是苗全苗壯。種子能夠很好地利用土壤化凍期的墑氣,吸水、發芽、生根,趕在表層土壤變干前出苗,并且出苗整齊不斷隴,出苗后能夠依靠根系吸收土壤深處的水分正常生長,確保了苗全苗壯;三是抑制雜草。早播使苜蓿在雜草未萌發前處于優勢地位,出苗后將不能被雜草欺負,相反的它可以壓住雜草;四是可以調節農活。頂凌播種時,春耕尚未大忙,有充足的勞力和機械投入精細整地、播種;五是有利于早收獲。早種確保了春播的苗齊苗壯,日生長量大,生物產量高,收獲期提前,當年能多收一茬。
二、頂凌播種技術要求
(1)冬前深耕、細平(年末實施)
秋翻地可以減少蟲害,促使土壤風化,又能保持土壤水分。秋翻地要早、要深,深耕后土塊間隙大,容易跑墑,必須及時耙蓋收墑,破碎土塊,切斷毛細管,整平地面,達到上虛下實,減少水分蒸發。頂凌播種的基本要求是地塊平整,*好是冬前將待播地秋翻耙平。在沒有來得及秋翻的情況下,當早春地表解凍2~3厘米時及時耙耱后播種,播種后及時進行鎮壓保墑。
(2)冬前灌好底墑水(年末實施)
冬灌的時間節點為:土壤夜凍晝消,即晚上氣溫降至0℃以下使土壤上凍,但是白天氣溫回升后土壤可解凍,此時冬灌*好。如果冬灌時間過早,氣溫還比較高,地面蒸發量大,不利于蓄水保墑;如果冬灌時間過晚則氣溫過低,土壤已經凍結,水分滲不下去。冬灌時灌水量一定要充足,以灌水后當天水分全部滲入地下根系分布層為好。冬灌不僅為耕作層在年前就積蓄好足夠的水分,以便及時春播,而且通過冬季一凍一化可使表土疏松,便于播前精細整地,有利于出全苗、爭壯苗。未進行冬灌墑情較好地塊,采取頂凌播種要適當加大播量,播后若出現缺墑狀況,出苗難,要立即澆蒙頭水,力保正常出苗。
(3)播前準備
種子準備:選擇適合當地氣候的品種的凈度、芽率合格種子。
播前整地:種子粒小、嫩芽軟、頂土力弱,必須精細整地,為播種創造良好的土壤耕層結構,確保苗全苗齊。在秋翻整地基礎上,開春地表剛化凍時,可利用輪式拖拉機再耙蓋一、兩遍,消除土壤板結。播前鎮壓一次,使地面平整細致,立即搶墑播種。
(4)播種
播期:在早春地表解凍2~3cm時及時組織開展播種。有些土壤粘度較小的地方早晚地表結凍,可利用午時解凍的有利時機抓緊播種(以土壤不粘播種機械為宜)。北方地區頂凌播種的*佳時間一般在2月下旬,冷涼區域可適當推后。如果早春升溫較快,氣溫偏高,農田地表已開始解凍,總體上頂凌播種期應適當前移,消凍早的區域可提前開播,提前結束。
播量:適宜的播量對建立合理群體結構、促進個體健壯發育、提高產草量非常重要。若畝播量過小,則密度小、產草量降低;若畝播量過大,雖然密度增大,但單株鮮重降低,產草量也不高。根據生產實踐結果看,推薦畝播種量為1.5~2公斤,具體可以視整地質量、土壤墑情等情況,適當調增調減。
播種方法:機械條播或人工撒播。機械條播采取先耙后播,適宜行距18~20厘米;播種深度1-2厘米左右為宜,苜蓿種子小,頂土力弱,種子出苗前子葉要在土內彎動,種淺了很容易因墑情不好而失水壞苗或受風蝕,種深了很容易造成“窩子”,播種不宜過深,覆土一定要嚴;播種時做到合墑、播勻、淺蓋、不漏籽;墑不足時,可沿播行鎮壓。人工撒播采取耙后均勻撒播再鎮壓的方法,淺耱覆土要淺而均勻,利于保全苗。
(5)播后水肥要求、田間管理、翻壓接茬復播等均與常規種植方式相同.可以參考去年地區印發的《阿克蘇地區果園套種綠肥油菜生產技術方案》實施田間管理。